2006年4月15日 星期六

面目全非的《追風箏的孩子》

其實我今天凌晨並沒有想要把《追風箏的孩子》看完的,可是沒想到拿上手就一發不可收拾,把剩下的都看完了。 


這是一本值得推薦的好書。故事震撼,而且捉住人心。怎麼說……故事情節是還滿高潮迭起的,當你以為平靜的情節開始的時候,就是另一個高潮的開端。主角阿米爾並不是一個討喜的角色,童年的他,很明顯就是那種會惹人討厭的小孩,不過從小男孩蛻變到男人,再變成男子漢……作者的描述已經在潛移默化之下,讓你對他改觀。

阿米爾和哈山表面上是好朋友,卻因為種族造成一種不可磨滅的隔閡。更糟糕的是原來他們是兄弟。故事的整個架構是個諷刺,最大的謊言原來來自於阿米爾的父親。整本書真實的重塑了阿富汗在戰前的樣貌和生活,也有描述阿米爾在逃到美國又回到阿富汗的那種震撼。包括塔利班進入之後的境況。

戰亂帶來的只會民不聊生,為什麼大家不可以明白?可能自己一直都對中東局勢感到好奇,這本書也就恰好做出某部份的回應。歷史上沒有一宗戰爭是因為佛教引起的,我們總是說,佛門乃清靜之地。然而世界上卻有千千萬萬的爭議和戰爭來自基督教(像是十字軍東征)和伊斯蘭教。

書中有一個情節,大學教授結果卻在路邊行乞,可以想像所謂的「奉真主之名」,結果不過就是把少數人的野心,建立在大多人的悲痛上而已。他們的這些做法,讓我想到了文藝復興前印刷術發明以前,教會掌管了聖經的情形。

索拉博的出現是故事的另一個轉折,讓原本已經可能結束的情節生變。從信任到背叛,再到(我研判)他得了失語症,中間有著太多不同的心情起伏,基本上會像著魔般的一直看下去。

阿米爾是個小人、懦弱,有時甚至無能。小的時候他背叛哈山,長大了他背叛了哈山的兒子索拉博。不過,有時候也確實要這樣個性的人,在書中引起的撞擊力才會夠大。

整個故事充斥著謊言,也建構在謊言上,一個接著一個……不管你有沒有揭開謊言,它都會是惡夢的延續……


偏重個人的情節,從阿米爾與他父親僕人兒子哈山的親密友誼開始,成為貫穿全書的脈絡。這兩個男孩所放的風箏,象徵了他們之間關係的脆弱,在看著往日生活消逝之際,備受考驗。在作者筆下,革命前的阿富汗溫馨且幽默,但也因為不同種族之間的磨擦而現緊張……充滿迴縈難忘的景象:一個為了餵飽孩子的男人在市場上出售他的義腿:足球賽中場休息時間,一對通姦的情侶在體育場上活活被石頭砸死;一個塗脂抹粉的男孩被迫出賣身體,跳著以前街頭手風琴藝人的猴子表演的舞步。--紐約時報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